下面这个图片的线段,哪根和左边的一样长呢?

这个测试是不是简单得可笑?看一眼就知道选C啊,但在该试验中,被试验的学生却出现惊人的判断错误。(他们都和我们一样,眼睛是正常的)

这是怎么回事呢?

原来,这些参与的学生事先被告知,这是个关于视觉测试的试验。当第一位被试验的学生仔细看了看两张卡片上的线条后,郑重地做出了显然错误的答案,接着第二、三、四位等学生也作了同样错误的判断。

轮到最后一位被试验的学生做判断时,他明显感到左右为难,开始怀疑自己的视力,最终,他受到了前面所有参与者的影响,也选择了同样的答案。

但其实,前面所有的被测试者都是试验发起者(学者阿希)安排的工作人员,只有最后一个学生才是真实的被测试者。

于是,试验发现:在没有奖惩机制,没有威逼利诱等外界因素影响下,被测试者还是受到了大部分人的选择的影响,这种心理压力来自人群,影响了个人的判断。最终的实验结果令人震惊,75%的人都会跟随大众,做出与自己答案相反的选择。

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"从众心理",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,而在自己的知觉、判断、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。

从众心理在商业营销里屡用不爽。 70 年代末,日本索尼公司生产了一种能边走边享受的"随身听"。

为了打通销路,索尼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广告攻势。让所有的青年员工,每天上班途中携带"随身听",在电车上故意放大音量,作陶醉欣赏状,并雇大量学生在"银座"等步行区,身带"随身听"招摇过市。

不久,这样的潜移默化的大众影响下,让这款"随身听"销量大增。

利用顾客随波逐流的心理又称为"推销的排队技巧",比如:某商场入口处排了一条很长的队伍,从商场经过的人就很容易加入排队的队伍中。为了一杯奶茶,消费者可以排队 3 小时,排的人越多,买的人也越多。

香飘飘的广告更是耳熟能详,"绕起来有地球十圈",也是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。

最近的阿里云广告也是如此,告诉消费者,我们不仅是第一,而且"市场占有率超过2- 5 名的总和",给人一种极强的信任感。

但是,这种从众心理的利用,仅仅只适合大企业吗?如果一家小企业,没有销量第一,没有是市场占有率领先这些优势,该怎么办呢?

很简单,既然列不出数据,就换一种方式。比如:描述产品热销的细节现象;卖得快、回头客多或者产品被同行模仿等,营造出一种火爆销售的氛围。

上一篇:产品设计中,"坚持"是种反人性的东西 下一篇:如何快速提高网站的权重?